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是土壤科学研究、环境监测、农业生产和土地管理等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。正确的采集方法和科学的实验室处理流程,对于获取准确、可靠的土壤分析数据具有重要意义。
土壤样品的采集
采样点的选择
在了解污染源、污染方式以及污染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,全面考虑土壤的类型、成土母质、地形、天然植被或农作物等情况安排采样点。
采样点应均匀分布,避免在堆过肥料的地方、田埂、沟边及特殊地形部位采样,以提高样品的代表性。
采样方法
对角线采样法:适用于污水灌溉地块,在对角线各等分中央点采样。
梅花形采样法:适用于面积不大、地形平坦、土壤均匀的地块。
棋盘式采样法:适用于中等面积、地势平坦、地形基本完整、土壤不太均匀的地块。
蛇形采样法:适用于面积较小、地形不太平坦、土壤不够均匀且需取较多采样点的地块。
采样深度
采样深度视采样目的而定,一般采耕层0-20cm。对于研究土壤物理性质或水分关系的样品,可能需要采集更深层次的土壤。
采样工具与容器
使用清洁、无污染的采样工具,如土钻、铁锨、小土铲等。
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装入布袋或聚乙烯塑料袋中,内外均应附标签,标明采样编号、名称、采样深度、采样地点、日期、采集人等信息。
土壤样品的实验室处理
样品运输与保存
采集的土壤样品应尽快运输到实验室进行处理,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水分散失。
如不能及时处理,应妥善保存于干燥、阴凉、通风的地方,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。
样品干燥
对于含水量较高的土壤样品,需要进行干燥处理。
干燥方法可以选择自然风干、烘箱干燥或真空干燥等。烘箱干燥时,温度一般控制在105℃左右,干燥时间根据样品含水量而定。
样品研磨与筛分
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进行研磨,使其达到分析所需的粒度。
使用土壤筛对研磨后的样品进行筛分,去除过大或过小的颗粒。筛分粒度根据分析指标确定,如全量养分<0.15mm,硝铵态氮、有效磷钾≤1mm等。
样品混合与均质化
将筛分后的土壤样品充分混合,确保分析的均匀性。
对于需要测定微量元素或重金属的样品,应避免使用金属器具进行混合,以免引入污染。
样品分装与标记
将混合均匀的土壤样品分装到不同的容器中,并进行标记。
标记信息应包括采样地点、时间、深度、土壤类型、分析指标等,以便后续分析时追溯。
样品保存与质量控制
经过前处理的土壤样品应妥善保存于干燥、阴凉、通风的地方,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。
应定期对保存的样品进行质量检查,确保样品在分析前未发生变质或污染。
注意事项
在采样和实验室处理过程中,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避免人为因素对样品造成污染或干扰。
采样器具和实验室设备应定期清洗和消毒,确保清洁无污染。
在进行化学分析前,应根据分析指标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,并遵循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。
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是土壤科学研究、环境监测、农业生产和土地管理等领域中的基础性工作。正确的采集方法和科学的实验室处理流程对于获取准确、可靠的土壤分析数据至关重要。通过遵循本文介绍的采样原则、方法及实验室处理流程,可以确保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,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。